跳转至

文章

单读17:人的困境 - 几乎还有记忆

这一辑《单读》讨论困境,结果我们发现许多答案最后都关乎勇气。 我想这回答了前面说的,阅读到底是为了从别人那里获得什么。 很可能到最后,如果日常生活还有记忆,只会留下那些别样的生命态度。因为他们活得与你不同。

云也退评奥威尔,说“奥威尔征收恐惧,熔炼成克服恐惧的力量”。 诗人戴潍娜的演讲辞,“疼痛才是身体的重量,最初的人类一定是在劳动与疼痛的双重经验中成长为人”。 孔亚雷介绍詹姆斯·索特的小说,“除了名声,真正让一个人伟大的是更为内在,更为高贵,同时又更为简朴的什么。 那就是勇气。那是因风格而抛弃名利的勇气。 那是完全投入并创造自我的勇气”。 柏琳写圣彼得堡之旅,所有的作家、诗人都在虚空中向她大声私语, 其中就有马雅可夫斯基: “你孤身一人,时常愤愤不平,急切地催促着命运,你知道,很快你就会快乐满足地投入到自己伟大的战斗中。”

困境只是一种关于人与世界相对关系的知识,能够穿透它的,才是人的教益。 所谓内在的危机——读书多了你会发现这危机是永恒的, 从别人一再的对它的描述中,你会得到某种分担,甚至也开始认识、辨别和描述它,它就没有那么可怕了。

单读17:人的困境 - 技术焦虑时代的文学修行

过去一段时间大家都被一个词疯狂刷屏,在朋友圈、微信、微博铺天盖地, 这个词从另一个侧面其实验证了我们对于这个时代的一个判断,这个词就是“佛系”​: 都行,可以,没关系;不争,不抢,认命,随缘。

不仅仅是90后,所有的人都在谈笑风生之间立地成佛。 我们仔细想一想,不争不抢真的是因为无欲无求吗? 还只是因为争不到、抢不得;认命随缘真的是看破红尘吗? 还是因为不知道自己到底要的是什么,看不清能够努力的方向。

在“佛系”风潮的背后其实隐藏着巨大的时代焦虑。 遁入空门并没有办法消除这样的焦虑。 在这种态度的背后,其实折射出这代人对于焦虑背后不同的心理应对的机制。

从进化心理学的角度来看,现实性焦虑不同于病理性的焦虑, 它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应对不确定性的情绪以及行为反应的模式。

在今天这个时代,这种不确定性所带来的焦虑被无限度放大。 我们不禁要想,为什么? 我们可以从政治、历史、文化上找到非常多的原因来解释个问题, 但我今天主要是谈一谈,技术如何让这个时代变得更加焦虑。

也许你该找个人聊聊

这个故事揭露了某种关于人生的真相。 人们有时会期待生是存在某种标准答案的,心理咨询师也许在专业学习中已经提前获知了这些答案 ——至少有通往答案的“办法”​。 而真相令人失望。 当然了,某种意义上我们是学过一些心理学的办法,在这本书里,洛莉也会分享作为专业人士的一部分思考和操作。 但总的来说,你会看到最核心,也是最有效的办法,始终是一条常识:

你没法逃避痛苦,只能承认。

我们期待心理学为人生提供一份万试万灵的解忧良方, 我们真正幻想的是,或许我们这一生(至少绝大多数时候)​,是有办法免除痛苦的。 只要足够努力,找准方向,生命的苦痛无常会不会就是可以随时拂去的尘埃?

“万一这些痛苦不会改变呢?​” 这是我们最不愿意戳穿的真相。

虽然无力,但不得不承认现实。 沉溺于“不痛苦”的幻想,否认痛苦,有时反而会带来更大的麻烦。 跟普通人相比,心理咨询师对此认识更明确,也更熟悉如何与之相处。 每一次洛莉承认她的无力,都要承担由此而来的反噬。 她也有应对无力感的策略,比如默念“心怀慈悲”​,比如咨询间隙跟同事在咖啡间吐槽, 又比如定期参加督导小组,从同伴的反馈中获取支持。 作为同样爱写东西的人,我猜她把这些体验转化成文字,也是应对无力感的策略之一。

但最根本的办法,说来说去只有一个,就是诚实。 诚实地承担来访者遭遇的无常,也诚实接受自己哪怕有此觉悟,仍会有无法负担之重。

“那样的话,心理咨询还有什么用?​”人们可能会问。

要我来说,答案就是没用。 当然,有一个安全的地方,一个愿意倾听的人,人们可以有机会讲述这些痛苦,多多少少会让人得到一点告慰。 讲述本身应该是有意义的。 但如果再问,意义究竟有多大呢?很难说得清。

诚实总是困难的,尤其在自己特别想做点什么的时候,承认自己的无能为力。 有这样一种说法,当一个咨询师为某个案例特别头疼的时候,在他/她的生活里很可能也存在同样的挑战, 或许是过往的伤痛,或许是相似的难题——咨询师如果恐惧自己的衰老,就更难面对那些蹉跎时光的来访者; 如果是在自己的亲密关系中咽下苦果,遇到同款来访者就会急火攻心。 在生活中试图逃避的那一部分自我,坐在另一个人面前,日复一日催化,总有一天会原形毕露。

拯救我们的不再是任何道理或技巧,只有直面的勇气。

……

承认本身,就是最隐蔽也最关键的改变。

这就是心理学为什么用看上去如此无力的方式——交谈——去应对看起来如此无可改变之事。 当痛苦终于被言说,人们才能获得最基本的勇气,去看、去感知、去信任。 我们才有勇气从对方眼睛里看到自己在做什么,也有智慧去思考为什么做,或者,还存在哪些不同的选择。 语言让我们沉静,不急着改变,而是储备时间与能源。 交谈让我们接纳自己,接纳自己的痛苦,也接纳我们用来逃避痛苦的徒劳无功的尝试。 等做好准备,它会转变成更积极的行为。

故事的最后,或多或少,每个人都可以变好一些。

这是一个好故事。 每个人的改变都足够公平,与他们为之投入的代价相比,一分不多,一分不少——正是生活本来的样子。 洛莉用她和来访者们的每一处转折、每一段对话提醒你: 不要心存幻想。这个世界没有奇迹。 你无法逃避你所遇到的痛苦,心理学也不能提供任何幻想, 但不要忘了,世界上也有这样的地方,有这样一些人,可以直面这个无处可逃的、困惑的、痛苦的你。 你们坐在一起,随便谈谈。 你可以言说真实的你,而这就是心理咨询的奇迹所在。

瑞士著名心理学家卡尔·荣格说过: “人们会想尽办法,各种荒谬的办法,来避免面对自己的灵魂。” 但他还说过:“只有直面灵魂的人,才会觉醒。”